首页 > 尖扎旅游
尖扎县文化旅游资源
来源:    时间:2023年09月15日    


高峡平湖-李家峡水电站库区


尖扎县山清水秀,旅游资源丰富,是全省文化旅游资源的富集地,境内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山峦迭起,地势高峻,沟脊相间,地貌多样,风景如画,气候宜人,完整地保留着青藏高原的生态系统。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自然人文复合型景观使尖扎县的旅游资源具备较高的综合价值。

一、自然景观

尖扎县的自然旅游资源具有多元化因素。境内山大沟深、坡陡。土地零碎,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整个地形呈西北高,东南低。最高峰申宝山海拔4614米,最低点为隆务河口海拔1960米,县境内主要山脉有申宝山、扎马山、戈尕山、折尕里山和尼让山等。同时具有丰富的水利资源,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在境内流程长达96千米,隆务河流程23千米,主要支流有吉利、奴布、德龙尖巴、尕布、安中、格曲、加让、羊江、昂拉等河沟。河水流量0.12立方米/秒,总长度235.6千米,年径流量达17569亿立方米。集水区面积1714平方千米,年径流量达1.7569亿立方米,相当于年降水量的25%。全县河水大部分汇入黄河。有李家峡、直岗拉卡、康杨、才塘、古浪堤和当顺“一大两中三小”6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210.23万千瓦。水电站建设形成60平方千米,库区水域资源,高峡平湖、大坝雄姿,形成湖连湖、坝连坝的壮丽景观,被评为国家级黄河走廊水利风景区。由于深居内陆,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气候主要是高原凉温半干旱气候,气温变化相对稳定,干旱少雨而集中,年平均气温7.8℃。年平均降水量350毫米-495毫米,58%-63%的年降水量集中在789三个月。全年日照时数为2650-2900个小时,年总辐射量为151-154万千卡/平方厘米。在作物生长期内,0℃以上积温达1500-3400℃;无霜期59-195天,年蒸发量为1923毫米;年平均风速为1.9/秒。 光热资源丰富,是青海省热量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

县境动植物资源丰富,主要珍贵禽兽有旱獭、猞猁、麝、雪鸡、蓝马鸡、秃鹫等。野生植物约800余种,分属于76科、276属。其中,乔灌木130种(乔木27种),形成的森林类型主要有:青海云杉林、油松林、山杨林、白桦林、红桦林、糙皮桦林、刺柏(台湾柏)林、旱榆林、西伯利亚杏林以及针阔混交林等。在森林上部还有以杜鹃、山生柳、鬼箭锦鸡儿、高山绣线菊等组成的高寒灌丛。常绿与落叶并存,观赏价值极高。比较著名的野生观赏花卉有83种。由于落差大,森林植被垂直分布明显,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带谱,由下而上依次更迭着温性河谷草原(或荒漠草原)—温性针阔林—寒温性针阔林—高寒灌丛—高寒草甸。从而形成不可多得的、具有鲜明地域特点的自然景观。

  尖扎县境内坎布拉国家公园和黄河景观廊道使尖扎在黄南州旅游发展领域占居了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成为融合和构成完整黄南文化旅游资源,提供延伸产业链条必须的地理环境和构筑区域经济产业的桥梁。也是西接贵德,东承循化旅游区的纽带。从交通、地理和旅游发展战略意义上说,尖扎在全省“一圈三线三廊道三板块”区域格局中,享有“一圈一廊道”的地域优势。县内旅游资源丰富,被誉为点缀在连绵群山之间的“高原江南”。黄河纵贯尖扎南北,流经县域96公里,并形成60平方公里库区水域资源和湖连湖、坝连坝的壮丽景观,被评为国家级黄河走廊水利风景区。以丹霞景色著称的坎布拉国家公园以“原始森林、丹霞百态、高峡湖泊、密宗佛寺、藏族古村”五大主体景观吸引着国内外的游客,已列为国家AAAA级景区。与县城相邻的洛多杰智合寺石窟被誉为“青藏高原莫高窟”,与藏传佛教后弘期下路弘传和“中国民族射箭运动之乡”、“五彩神箭文化艺术之乡”息息相关的集历史、人文、自然为一体的著名的景点,1998年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昂拉千户府始建于清代,1941年重建,1949年竣工,是尖扎地区昂拉第七代千户长项谦东知的府邸,也是青海全境乃至安多藏区保留比较完整的藏式贵族庄园。古浪青春瀑布景区依山傍水,集奇特的自然风景和悠久的历史人文景观于一体,成为户外探险运动最理想的场地。有黄河上游青海境内最大的水上训练基地--中国赛艇皮划艇尖扎高原水上训练基地,有阿哇寺石刻千佛景点、拉茂德欠寺、古日寺、古哇寺等多处古刹名寺,是旅游观光的理想之地。

   近年来,尖扎县立足资源、区位优势,按照“农旅结合、城旅结合、文旅结合”发展思路,大力实施“一体两翼”发展战略,紧紧依托坎布拉国家公园和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开发建设,积极发展观光农业、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加快道路、通讯、宾馆饭店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全县上下形成了打文化旅游牌、走文化旅游路、唱文化旅游戏的发展格局。文化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坎布拉、五彩神箭、灵秀尖扎三大文化旅游品牌形象不断凸显,知名度不断提升,推动了全县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二、人文景观

1.  坎布拉景区

坎布拉风景名胜区位于青海省西北部,总面积39.17平方公里,距省会131公里,距县城50公里。该风景区为支脉,由山地、风蚀残丘、山间小盆地相间组成,地层构成以红色为主,最高峰为,海拔4614米。特性,年平均气温0.6-2.97月份气温15 -18之间,夏季凉爽,冬季严寒。年均降水量450-490毫米,7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60%以上,日照时数2625-2900小时。

2016年各地旅游部门启动了对全国4A级及以下景区的集中复核检查, 2016125日,国家旅游局通报,坎布拉4A级景区被警告。

2018中国西北旅游营销大会暨旅游装备展上,入围"神奇西北100"榜单。2018中国黄河旅游大会上被评为"中国黄河50"

 坎布拉丹霞地貌多以奇峰、方山、洞穴、峭壁为其主要地貌特征。大型山体如柱状、塔形、城堡,陡峭直立,雄伟壮观,气宇非凡。小尺度的造型地貌似巨人、兽类,各种造型等栩栩如生,形态千奇百怪,有鬼斧神工之妙。有一个叫德杰的山峰,在阳光照耀下,远远望去,犹如拉萨布达拉宫之盛景。在这些造型地貌中,以"仙女聚会""强起岗""南宗沟"的风光最具有代表性。

位于德洪村附近的"仙女聚会",是由数十个拔地而起,形态各异的圆锥形山体组成,上面有奇花异草点缀,四周地形隆起,犹如一座规模宏大的"古城堡",居高临下俯视,确如瑶池仙境,"仙女"们在翩翩起舞,景色奇特、秀美,如入仙境,让人叹为观止。

强起岗位于风景区的西部,海拔2700米,是由大小数十座峭壁如削的塔状山峰组成,在最佳景点观赏,似群山起舞,林海茫茫,晴岚雨雪,气象万千,给人以气势磅礴,蔚为壮观之感,"江山如此多娇"的无限感慨油然而生。

南宗沟长约5公里,以中段风景最为迷人,这里奇峰突起,景色千变万化,山坡上松柏叠翠,鸟语花香;谷底里溪水潺潺,景色幽静,令人神往。

区内的阿琼南宗寺,有着1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为藏传佛教后弘期的发祥地。公元8世纪,西藏赞吉达玛灭佛,藏绕赛等3名僧人由西藏来这里避难和修行,并收贡巴绕赛为徒。西藏佛教能在公元10世纪后重新恢复并发展,同这几个僧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传说藏统赛等"三智土"在阿琼南宗的山坡上种了三棵松树,后长成参天大树,树干直径约亚米多,不幸1958年被毁,残根尚存。清代,尖扎一带宁玛派宗教领袖藏欠·班玛仁增在这座山峰下主持修建南宗寺和南宗尼姑寺。现有的南宗扎西南杰寺、本本子寺和南宗尼姑寺,是青海省内显、密、僧、尼并存的唯一法地。寺院内热贡佛教绘画技艺精湛高超,光彩夺目。阿琼南宗四周为陡岩峭壁,行人上下犹如攀登云梯,峰顶有一座,掩映在绿荫之中。由数间小石窟组成,依山就势,窟内陈列有佛像,绘于墙壁上的壁画约为明清年代所作,四季香火不断。南宗沟为省内著名的佛教圣地,千百年来,藏、甘、川、新、滇以及省内广大朝拜者络绎不绝。省内著名的夏琼寺、和日寺、德千寺距风景区较近,可考虑作为本风景区宗教旅游的主要组成部分。

坎布拉气候温湿,植物生长茂盛,森林覆盖率达28%,主要树种有桦树、青海云杉、油松、山杨、油松、云杉四季常青,不畏严寒,耐贫瘠,可在悬崖峭壁上扎根生长,挺拔秀丽;点缀在山坡岩下的山榆树形优美潇洒。海棠花在沟沿溪边到处可见,为我国传统名花。花草灌木种类繁多。常见的有杜鹃、忍冬、金露梅、银露梅、小檗、锦鸡儿、勺子、蔷薇、沙棘、花揪及荷兰菊花等数十种。每到六七月间,山坡上、谷底间山花烂漫,野草芥菲;9月金秋,霜叶鲜红,硕果累累,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在林间草丛中经常出没珍禽异兽,如鹿、石羊、麝香、锦雉、盘羊、百灵、画眉、马鸡、夏季南来的布谷鸟等,花香鸟语,使游人留连忘返。

2.德吉景区

2016年以来,尖扎县提出“山上问题、山下解决”的思路,将易地搬迁作为落实精准扶贫政策的一项重要举措,投入8326.8 万元,在昂拉乡河东修建住房251 套,统筹实施了“水电路讯污厕”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卫生室、村公所、文化广场、射箭场、绿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将生存条件恶劣的浅脑山区7 个乡镇251 946 人进行了集中安置,极大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并命名为“德吉村”。

德吉村藏语意为幸福村,位于尖扎县东南部。距县府马克唐镇约8公里,距黄南州府同仁县50公里,距省会西宁110公里,距海东循化县40公里,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全村25194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26866人。

德吉村是尖扎县实施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地处黄河沿岸,气候宜人,自然环境优美。境内有6平方公里的水面资源,景色别致、视野开阔,人文景点和自然景观相互补充,融为一体。为了培育和壮大德吉村后续产业,让老百姓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尖扎县委、县政府高起点规划,以发展乡村旅游,推动扶贫产业发展,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目标,加大村内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先后实施旅游码头、文化广场、亲水广场、垂钓区、烧烤区、露天沙滩、自驾游营地、旅游厕所、百亩花海及农事体验园、美食广场、农家乐改造提升、水上游乐区建设项目、游客服务中心等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培育了30户“农家乐”,让搬迁群众参与到乡村旅游开发建设中,为老百姓搭建起了一条通往脱贫致富的幸福大道。全力将高原最美藏乡---德吉村打造成为集易地搬迁、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社会管理和民族团结进步的示范区。

201810月,德吉村被农业农村部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01912月被中国生态文化协会授予“全国生态文化乡村”;同年1231日被国家民委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203月被省文化和旅游厅评为“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5月成功入选“国家森林乡村”;8月成功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1月荣获“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美丽搬迁安置区称号。现已成为全县加快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引爆点”和尖扎的一张旅游名片。

3.中国赛艇皮划艇协会尖扎国家高原水上训练基地

中国赛艇皮划艇协会尖扎国家高原水上训练基地距县城7千米,位于尖扎县坎布拉镇古日羊麻村境内公伯峡水库,水域面积约50平方公里,水面平均海拔2008米,平均水深15米,库区冬暖夏凉,四季不结冰,两岸奇山异峰,景色秀丽,水面无污染,环境优美,是赛艇和皮划艇项目水上训练较为理想的水上高原训练场地,也是一处集体育训练、旅游、休闲、娱乐、餐饮、住宿于一体旅游休闲度假胜地。

该项目由青海省体育局建设和运营。基地分为水上运动管理中心和水上运动训练区两部分。其中水上运动管理中心规划建设综合服务训练楼一座,建筑面积为1760平方米;建设船库(包括机库、车库)一座,建筑面积为3500平方米;建设滑翔机跑道一条,长200米,宽30米;建设沙滩摩托运动场一处,面积为314平方米。同时建设浮动码头一座,以满足赛艇、皮划艇、摩托艇和游艇开展训练和休闲活动的需要。

水上运动高原训练基地的建成和运营,为国家水上运动水平的提高和水上休闲运动的开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基地建成后,将会吸引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运动健儿前来训练和生活,同时也为爱好水上运动的人们提供一个休闲度假、强身健体的好去处。

4.尖扎县群众文化活动中心

尖扎县群众文化活动中心位于县城滨河新区,总建筑面积6200平方米。该活动中心共三层,一层由五彩神箭博物馆、民俗博物馆、射箭体验馆、仁青尖措大师绘画作品展览馆、主题展览馆五个馆构成。二层为影剧院,可同时容纳240人观看电影。三层为文化图书馆,设电子阅览室、藏文图书室、少儿阅览室。是一处集历史文化展示、射箭体验、演艺、文化图书和电影放映为一体的综合场馆。

5.直岗拉卡“高原藏家乐”

坎布拉镇直岗拉卡村位于尖扎县城西北35公里处,北临黄河河畔,东与直岗拉卡电站相邻,距坎布拉镇2公里,离坎布拉国家级森林公园30公里,距西宁市100公里。全村总面积为356.45公顷,其中耕地面积1710.3亩,自留地290亩,人均占有耕地1.06亩。主要种植小麦和油料作物。全村全村包括直岗拉卡、保下藏、红旗三个自然村共有5061763人,居住着藏、回、汉三个民族。全村共有党员48人,其中女党员7人,初中文化程度以上占42%,贫困户61户,217人。

直岗拉卡村先后被省、州、县确定党建示范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乡村旅游试点村,2009年村党支部被评为全省先进党支部,2010年被省委组织部确定为省级党建示范点,同时也是中组部联系点,2010年、2011年连续二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优秀党组织,2011年命名为青海省巾帼致富特色示范村,2011年被评为黄南州普法依法治理先进集体2012年被尖扎县授予“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村”称号,2011-2013年村两委班子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

直岗拉卡村气候,地理条件优越,拥有良好的沿黄生态环境和淳朴的民俗风情。全村80%的农户已具备旅游接待条件,是尖扎县乡村旅游发展的重点村。

直岗拉卡村是全省乡村旅游试点村,全州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直岗拉卡每年都会举办为期3天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放生节,该活动主要以放生和念经祈祷为主,每年都会有很多虔诚信教群众参加。

直卡拉卡村成立“藏家乐”协会,竞相发展“藏家乐”, 通过与游客频繁交流,村民的思想不断解放,发展“藏家乐”的积极性也不断高涨。

为完善直岗拉卡村旅游服务条件,方便自驾游及农家乐游客休闲娱乐,切实增加当地群众收入,实施直卡村秋歌滩自驾游营地建设项目。

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扶持下2006年直卡拉卡村成立“农家乐”协会,起初协会成立时仅有16家农家乐,通过客流量的增长,发展“农家乐”的积极性也不断高涨,现村内有注册的农家乐增加到105家,实际营业的有48家。直卡村交通便捷,是去往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的必经之路,也近邻黄河,是大部分游客的首选地。村农家乐多为吃、住、行为一体的藏式院落,每家设有标准间,院内设有凉亭,每日有锅庄等丰富的民族特色娱乐活动。目前有28家四星级农家乐,内设有空调、电视、卫浴等设施,(餐饮和露宿)每家可容纳20-30人。三星级农家乐有20家,房内也配有电视等娱乐设施,(餐饮和露宿)每家可容纳15-20人。

  2015年直岗拉卡村被列入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特色民居村,村内旅游特色为藏式农家乐,主要开展休闲农业观光、藏式民居游览、品尝藏式美食等独具民俗特色的文化旅游,切实增加当地群众收入对促进地方旅游发展起着带动作用。

6.青春瀑布

青春瀑布位于青海省尖扎县当顺乡境内,距尖扎县城32公里,距省会西宁市150公里,距同仁县32公里。瀑布由约100米的跃水式双层瀑布组成。主体山峰粗狂奇异,险峻雄浑。其独特的山体岩制和瀑布形成的冰山,极宜开展户外攀岩攀冰探险运动。藏族文坛巨匠,藏文现代诗歌鼻祖端智嘉先生就出生在这里,他的诗作《青春瀑布》就是以此为题材创作的。这首诗歌已编入藏文教科书中,并被人们广为传颂。境内森林、河流、蓝天、原野、宁静村落、烂漫花海等形成了奇特的景色,让游人流连忘返。每年农历四月杏花开放,是青春瀑布最美的季节。

2020年计划投资1500万元的青春瀑布现代高原生态现文学艺术创作基地项目,目前正在建设木质栈道、观景台、石板游步道、民宿木屋、游客接待中心等。

   7.能科景区

能科乡地处黄河西岸,位于尖扎县东南部,距县城18公里,平均海拔2900米,蕴涵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境内有梯田油菜花海、庙宇古刹、原始森林、飞流瀑布等。现已建成了1500米的景区内道路、3500米的木栈道、3000平方米的生态停车场及自驾游营地。

8.城上村花千谷

 康杨镇城上村花千谷位于尖扎县康杨镇西南部,李坎公路沿线,距离镇区1.5公里,距坎布拉国家4A级风景区10公里,总面积0.23平方公里,海拔2100米。城上村为回汉杂居的村落,有历史悠久的古城墙遗址(1739年乾隆四年杨应琚修康家城清代军事遗址)、九天玄女娘娘庙、青海民间社火、民间小调、手工刺绣及堆绣、70年代黄南知青宿舍。依托黄南州坎布拉景区及黄河水资源优势,已建成绿色蔬菜基地60座,为发展观光农业、休闲采摘农业奠定了基础。目前正在大力发展花卉种植,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着力打造“古城花海特色乡村生态休闲旅游区”。

城上村依托交通区位优势、气候条件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城镇发展优势,围绕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农旅结合、城旅结合、文旅结合,大力培育旅游新型产业,着力打造“古城花海、浪漫乡村”旅游项目,重点构建以城上村历史民俗文化体验区为核心、“古城花海”自驾车休闲体验区、锦绣花田爱情文化婚庆基地、古城军事遗址户外运动公园为三区的空间格局。

按照“现代农业稳镇、工商产业富镇、文化旅游兴镇”的总体发展思路,城上村基础设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村级硬化道路、青年林文化广场、蔬菜大棚、“城之上·花千谷”花海景观、开心农场、九天玄女庙及古城墙修缮工程、休闲烧烤园等致富项目纷纷落地,年内已接待游客5000余人次。

9.藏家大院

藏家大院由青海坎布拉宗喀圣地旅游有限公司投资兴建,位于坎布拉景区俄家台游客服务基地。该项目总占地面积10754.19平方米,建筑层数地上三层,总建筑面积10818平方米,其中四合院建筑面积3002.4平方米。 大院规模庞大、气势宏伟、风格独特、赏心悦目,现已成为青海省乃至甘青川地区首屈一指的藏式院落。

该大院融合了民俗博物馆、多功能会议厅、演艺厅、藏式酒吧、酒店等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养生为一体,共有80间客房近200个床位可提供住宿,36间餐饮包间可容纳2700人同时就餐,也可承接各种学习培训、大中型会议、民间婚宴等大型活动。年接待游客量可达10万人以上。

藏家大院立志打造服务水平优质、基础设施齐全、服务设施完善、旅游形象鲜明的旅游综合服务型大院。充分体现民族和地域文化特色,注重协调生态文化、藏族乡土文化和现代旅游度假文化的交织与融合,突出藏家大院的文化与景观价值,并满足文化展示、民俗体验、自然人文科普等多种功能。重点打造集民俗博物馆、唐卡展览馆、演艺厅、藏式酒吧、星级酒店为主的文化旅游服务基地,以满足不同阶层游客的需求。挖掘自我独具特色文化及生态利用,整合协调整体空间环境的建筑及人文环境的项目,开发民间文化项目,展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藏家大院以规整的一进院四合院布局,四周围合国字建筑,围合中庭为大空间院落。斗拱承托,翼角起翘木结构迎宾大门。大院风格以尖扎昂拉千户府的古院落元素为主,既考虑单体立面效果,又考虑了与四边建筑的协调,对造型、立面和色彩进行了有机的统一。结合藏式古建筑的特点、建筑坐落的选址特点,以融合、美观、大方为设计宗旨,做到了适用、美观与环境相结合;建筑色彩以仿古院落为主,体现坎布拉藏文化元素和建筑主要功能。

四合院外墙为青砖墙,檐口露明处设置古建筑木结构形式,外檐木装修为仿古木装修,槛墙为青砖砖雕槛墙屋面为平屋面。立面采用青砖,槛墙为青砖砖雕槛墙,屋面为平屋面坡檐口,露明处设置古建筑木结构形式。 

院落内设演舞台,以供活动所需。南侧为院落入口,开间3.6m ,高度12m。建筑风格一致,和谐统一,又各显特色,别具一格,将藏家大院的前门建筑烘托出更加的宏伟端庄。建筑整体采用传统木统构,榫卯插接,花板雕刻,墙体采用青砖砌筑,严丝合缝,淌自墙身,檐廊以雕花青方砖铺设,院落铺设石板,屋面为传统小坡檐屋雨,室内为木地板,墙面木板包墙,整体为藏式传统木结构风格,花板花草手工雕刻精美,墙体砖雕刻画细腻,以藏文化为元素,用民俗、文化、传统串联打造出的精美四合院,为迈向坎布拉神韵的路上,增添一处留住藏乡风格的民俗大院。

藏家大院凭借现有的资源环境和别具风格的藏文化特色,使俄家台旅游接待服务基地一跃成为坎布拉国家森林、地质公园的综合旅游服务接待基地。藏家大院是一个服务水平一流、基础设施齐全、服务设施完善、旅游形象鲜明的旅游综合服务接待点。体现着浓郁的民族和地域文化特色。藏家大院注重协调生态文化、藏族乡土文化和现代旅游度假文化的交织与融合,突出旅游服务基地的文化与景观价值,并满足文化展示、民俗体验、自然人文普及等多种功能。

202011月被省文化和旅游厅评为四星级乡村旅游接待点。

藏家大院的建成,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坎布拉景区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同时也能解决周边部分贫困群众的就业问题,为省内外广大游客增添了一处休闲娱乐绝佳的去处。

10.噶达庄园

噶达庄园距尖扎县城31公里,地处直岗拉卡村宁玛派活佛古浪仓故居后花园,园内树木茂密,鸟语花香,颇具皇家园林风范。该庄园自2015年4月开建,投资1300多万。占地面积20亩,是集餐饮、住宿、娱乐为一体的度假胜地,其中餐饮楼共有大小包间13间,近200人可同时就餐;住宿楼共有客房24间。

庄园建筑风格采用藏族传统石器和木质结构组成,凸显藏式传统建筑特色,外墙采用布达拉宫墙面粉刷工艺进行粉刷,内壁采用上等绸缎装饰。

三、历史古迹

1.昂拉千户庄园

作为安多藏区保留完整的贵族庄园,昂拉千户庄园始建于清代,1941年重建,1949年竣工,由尖扎地区昂拉第七代千户长项谦东知重建成为现在的规模。该庄园是个院落式庭院建筑,四周全是封闭式夯土大墙,高达7米有余,显得既安全牢固,又威严气派。

庄园总占面积为4600余平方米。庄园内分上、下两院和佛殿三层,以四合二层为主,两院三层共97间房屋2700平方米,设有佛堂、办公室、会议厅、会客厅、卧室等,比

西藏自治区江孜县著名的帕拉庄园还多50间房子。可以说“藏有帕拉庄园,麦有昂拉本仓。”也就是说,多麦藏区的昂拉庄园,完全可以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等地区的著名旅游景点帕拉庄园媲美!

据历史记载,昂拉千户是吐番王朝赤热巴坚的后代,为了守卫边界和征税,公元492年吐番王朝赤热巴坚大臣(译征税者)贡叶西达杰到这一地区居住生活,成为尖扎两岸的头人。公元1657年清朝乾隆年间将他的后代之一祖多杰封为昂拉千户,并世袭至第七代子孙项谦东知。项谦东知出生于1903年,1929年接任千户之职,集神权、祖权、政权于一身,管辖昂拉八庄和贵德、同仁部分地区,在当地形成了强大的地方武装势力,1946年由国民政府任命为青海省政府参议员。青海解放后任青海省人大代表、青海省政协常委、青海省民委副主席、黄南州副州长、尖扎县首任县长等职务,1959年因病去世。

昂拉千户府是尖扎和平解放的见证,也是党的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和执行民族政策的成功典范。201410月,大型文献纪录片《习仲勋》和人民日报等媒体专门对昂拉和平解放和习仲勋争取项谦东知归顺政府的过程进行了介绍。

在解放昂拉和争取项谦东知的过程中,由于当时在国民党残余势力的煽动支持下,昂拉千户项谦东知对党和政府的政策心存疑虑,以不合作、抵抗的态度拒绝任何谈判,发动了武装叛乱。青海军政委员会及各界代表主张进行军事进剿,为了配合政治谈判,当时黄河对岸的人民解放军放射六O炮弹进行了武力震摄。时任中共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北局书记习仲勋同志在以军事手段解放昂拉地区的问题上力排众议,提出一切工作都要在民族团结的基础上采取“稳进慎重”的方针,以政治争取、和平解决为主,以武装震慑、军事进剿为辅的方式,以诚相待,以恩感化,先后17次组织代表团前往昂拉地区与项谦东知谈判。经过历时2年之久的争取,项谦东知本人在党的民族政策的感召下归顺人民。从此,昂拉地区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19528月,项歉东知赴兰州参加了西北民族学院干训班毕业典礼晚会,会上,项谦东知向习仲勋敬献哈达,习仲勋为欢迎项歉东知举行了招待会。同日,《青海日报》发表了项谦东知的署名文章《归向人民后的感想》。项谦东知在文章中说:“我现在毫无顾虑了,人民政府对我争取了17次之多,是党和政府的伟大政策打动了我,人民政府对昂拉百姓进行了安置和救济,保护了寺院,释放了被俘人员,使他们安心生产生活,对我的家眷也给予了照顾和保护,连病床上的老母亲也给予了治疗,家中一针一线也没有损失,今后我一定要为人民做些好事来立功赎罪……”。《人民日报》载文向全国介绍了争取项谦东知、平息昂拉叛乱的情况。毛泽东接见习仲勋时说:“仲勋,你真厉害,诸葛亮七擒孟获,你比诸葛亮还厉害。”周恩来总理把这段历史作为全国的典范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政治解决昂拉问题是习仲勋同志模范地执行党的民族统战理论政策在西北地区解决众多民族问题的一次成功实践,为我国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和平解放和民族统战工作提供了鲜活生动的实例,对我省果洛地区和新疆、西藏的部分地区和平解放提供了借鉴。

昂拉千户庄园是青海省旧宅中保存较为完善的藏式庄园之一,是了解尖扎和平解放和尖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场所,文化遗产价值和历史价值最大。

近年来,尖扎县委、县政府加强对昂拉千户府的保护修缮和利用。2010年投资180万元,修缮了庄园上下两院部分房屋。目前,项谦后代仍有十余人在本村居住,县政府聘请项谦长孙专门看护庄园。同时,启动了昂拉千户庄园申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工作。1998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经省委宣传部批准,千户府纪念馆正式成为“青海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911月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2.洛多杰智合寺

洛多杰智合寺,位于青海省尖扎县马克唐镇洛科村北面,智合寺上院,建在锡浆岩山腰间,距尖扎县城4公里,距西宁市区约130公里。是一处集访古、朝拜、观光、科考于一体的文物旅游景点和游览胜地。  

智合寺始建于唐会昌二年(公元842),元代时萨迦班钦在此建本康1座,清代在此凿开岩壁建佛堂1座,塑立佛像。智合寺因以崖峭洞为主而亦称“金刚崖峭寺”。

寺院分上、中、下三座布局:上院有天然及人工石窟24处,呈一字状由西向北排开,静卧在垂直高度约80米的山腰中部;中院有一座刺杀吐蕃王之铁质弓箭埋藏而建的万佛塔;下院便是大经堂。有关文献记载:唐年间,吐蕃赞普达玛灭佛,从西藏逃来青海的“三贤哲”以及刺杀达玛后来此的贝吉多杰曾在此地山洞中居住修行,被后世佛教徒视为藏传佛教复兴圣地。金刚崖峭上的天然佛像,仪态万千,颇具神韵,既有宗教神秘感,又充满人间情趣,远远望去,一个诸神众佛的大千世界呈现在天地之间。智合寺规模最大的宗教活动是农历四月初九至十五日的祝愿法会,届时附近的信教群众聚集在寺院附近。

据专家考证,从石窟中的壁画、塑像、器具等分析属北魏时期的历史古迹。其文物历史系列与坎布拉阿琼南宗寺、西宁大佛寺、平安白马寺和循化丹斗寺息息相称,为史屈首。所藏文物有民国之北魏时期的各类佛像、雕塑、卷轴画、壁画、金银手抄秘籍等1136件。

3.二世嘉木样?久美旺波故居

二世嘉木样?久美旺波故居位于昂拉乡尖巴昂村,与昂拉千户庄园一字排开。故居主体建筑,跟千户庄园的风格一样,是一座藏式平顶土木结构二层楼。上下两层也由一根柱子相通,正面皆为木板,包括楼梯也是纯木。这些纯木房进深两间,正房的一楼是家人生活用房,至今由久美旺波后人居住。

四、五彩神箭

尖扎县是民族传统射箭运动之乡,也是“五彩神箭”文化艺术的故乡。尖扎的射箭相传起源于公元9世纪中叶,吐蕃王朝灭亡后,戍边将士逐渐融转成守地百姓,生产生活中习惯于习武射箭,由此使得射箭在民间流传,并渗透到藏族文化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时至今日,源于尖扎的藏族传统射箭,历经千年的沧桑变迁,发展成为一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富有娱乐性质的民间竞技赛事和传统的体育运动。“五彩神箭”代表了“天空蓝、雪山白、黄河清、高原黄、土地黑、丹霞红”,化作五彩的祝福。

近年来,尖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民族体育赛事发展,大力弘扬民族传统射箭文化,切实把民族传统射箭运动作为全县重点培育和发展的一项民间体育产业来抓,进一步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大力推进民族体育、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发展。 同时把握住时代的脉搏,完成了从射箭文化之乡到“五彩神箭”文化旅游品牌的打造、从民间射箭到组织国际赛事的跨越,比赛规模不断升级,参加者范围的不断扩大,实现了从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向多民族大众体育的推广。以箭为媒,不仅活跃了地区文化生活,促进了各民族间的互动与交流,也加强了农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切实保证了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活动在尖扎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12007年“五彩神箭杯”中国民族传统射箭邀请赛

2007年,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尖扎县“中国民族射箭运动之乡”称号;同年9月“五彩神箭杯”中国民族传统射箭邀请赛在尖扎县马克唐镇举行。此次活动由国家体育总局射击射箭运动管理中心、中国射箭协会、省体育局、黄南藏族自治州政府等联合举办。来自西部6个省份和青海省23个民族地区的射箭队组团参赛,运动员总人数达530人。充分展示古老而充满活力的民族传统射箭运动魅力和民族文化风情,对尖扎县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2201097日至10日首届“五彩神箭杯”国际民族传统射箭邀请赛暨达顿文化节

这是我国第一次正式批准举办国际性民族传统射箭赛事,对于发扬民族射箭传统,传承民族射箭文化,打造国际性射箭赛事具有里程碑意义。参加此次比赛的有来自蒙古国、韩国、英国、法国、波兰、墨西哥、加拿大和澳大利亚8支国外参赛队和北京、内蒙古、江苏、四川、西藏、新疆等国内参赛队及15支省内参赛队。本届赛事是继2007年“五彩神箭杯”中国民族传统射箭邀请赛举办以来集竞技性、娱乐性、观赏性、趣味性为一体的一届盛会。

3201297日至11日第二届“五彩神箭”国际民族传统射箭邀请赛暨达顿文化节

邀请赛以“弘扬世界民族文化,倡导全球生态环保,走进高原大美青海,展示达顿故里尖扎”为宗旨,参加比赛的有来自巴西、波兰、法国、美国、韩国等11支国外参赛队,北京、江苏、内蒙古、新疆等11支省外参赛队,41支省内参赛队以及6支大学生参赛队。比赛历时6天,共分传统弓20人组、复合弓20人组、反曲弓20人组、传统弓5人组、复合弓5人组、反曲弓5人组六个竞赛项目,集中展示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民族传统射箭文化,通过融合竞赛规则、竞赛标准,促进国际射箭文化的广泛交流。

4201498日至11日第三界“五彩神箭”国际民族传统射箭邀请赛暨达顿文化节

邀请赛以“弘扬射箭文化,倡导生态环保,走进大美青海,展示灵秀尖扎”为宗旨,坚持“政府承办、全民参与”和“热烈、节俭、安全、和谐”的原则,旨在为国内外射箭爱好者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共同探讨的竞技平台,让人们在享受射箭运动的同时,充分领略民族射箭运动的原始魅力。赛事有来自国外、国内和省内共121支参赛队1561名运动员进行326场比赛。其中,9支国外队,21支省外队,91支省内队。共设传统弓20人组,反曲弓20人组、复合弓20人组,传统弓5人组、反曲弓5人组五个项目。

5201699日至915日瀞度杯第四界“五彩神箭”国际民族传统射箭邀请赛暨达顿文化节

邀请赛以“弘扬射箭文化,倡导生态环保,走进大美青海,展示灵秀尖扎”为宗旨,首次采用企业赞助方式,吸纳社会资金,减轻了财政压力。赛事坚持“政府承办、全民参与”和“热烈、节俭、安全、和谐”的原则,旨在为国内外射箭爱好者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共同探讨的竞技平台,让人们在享受射箭运动的同时,充分领略民族射箭运动的原始魅力。

62018918日至21日第五届五彩神箭国际民族传统射箭邀请赛暨达顿文化节

本届邀请赛旨在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充分体现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精神,以“弘扬世界民族文化,倡导全球生态环保,走进高原大美青海,展示达顿故里尖扎”为宗旨,坚持“政府承办、全民参与”和“热烈、节俭、安全、和谐”的原则,力争把邀请赛办成有文化内涵、特色浓郁的国际民族射箭盛会,办成集体育、文化、旅游、商贸为一体的绿色人文体育盛会。并以此为契机,充分展示大美青海、灵秀尖扎,加强对外开放,促进合作交流,全力推进青海民族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力争把邀请赛办成特色浓郁的国际民族射箭盛会。这次邀请赛有19支国外参赛队、21支省外参赛队、15支参赛队参加。共有143支参赛队,运动员2254人,领队、裁判及场地服务人员共计2454人。

五、历史文化遗迹(非遗项目)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赛康寺

  该寺院为一长方形院落,南北长72米,东南宽51米,院落墙外有一圈嘛呢围绕整个寺院,寺院大门开在南面,进大门是一广场,三世佛殿坐落在寺院正中,为一重檐歇山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面,三世佛两侧是强巴佛殿和大经堂,大经堂为一平顶藏式建筑,中间天井上是一个悬山屋顶,面阔进深各五间,强巴佛殿为一重檐歇山建筑,周围廊,面阔进深各五间,院内西南角新建一座藏经房,平顶,面阔进深各五间,院后由三个四合院组成,均为平房,东面四合院正房是小经堂。1998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南宗尼姑寺

  南宗尼姑寺南距阿琼南宗寺约2千米,属藏传佛教宁玛派(红教),原有经堂、佛殿共2座,尼姑宅院50院,1958年除部分尼姑宅院外,其余全部被拆除。1980年以后恢复重建,歇山式经堂一座,面宽五间,进深五间,有回廊,廊下四周置转经筒。2005年修建了现在的大经堂。现有尼姑约100人,宅院60余处。1988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3、南宗寺

南宗寺又名“阿琼南宗寺、”“安俊寺”等。寺院后面石山上有5座自然形成的石洞,洞口及内部略经人工开凿修整,相传为藏饶赛等人当初的修行之所。清康熙年间(1662-1772),山下修建木构建筑寺院。1958年以前,有经堂、佛殿共2座,僧舍50余间,后被拆毁,1980年以后恢复修建。1988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4、古浪仓故居

  古浪寺密乘金刚院,是一座享富盛名的多麦宁玛派古刹。该寺位于尖扎县坎布拉镇直岗拉卡中心,四周为农舍麦田,东面200米为坎布拉旅游渡假村。早在藏传佛教前弘期,密法始祖莲花生大师以密乘金刚之教诀颂扬此地,通过化身等持方式亲自加被赐福。古浪仓前世江龙华钦南卡久美大师在此广传教言,及伏藏2门结合的神圣佛法。民初由古嘉赛主持。古嘉赛活佛曾任国民党青海省政府秘书长,解放后任青海省政协副主席,于2002年圆寂,后现由旦正活佛主持该寺。该寺经2005年维修后,保持原有风貌,并开辟有图书馆、法器室、文物室等。供游人参观、游览。2008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5、九天玄女圣庙

九天玄女圣庙,毁于民国18——21年的兵乱年间,(即1929年至1932年),重建于民国321943年)。现存院内有两棵槐树是乾隆六年(1741年)初建庙时栽种的,距今已有260多年的树。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南北宽,汉式土木结构硬山式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屋顶为四架梁七道檩条,上置望板,覆简瓦,椽头有瓦当、滴水,前廊有柱托,头拱。木雕纹样有龙凤纹、松柏、缠枝牡丹等。2013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6、罗哇林场后台遗址

  罗哇林场后台遗址位于马克唐镇罗哇林场场部北台上,加让沟北岸二台地,台下为林场场部,北侧有洪沟,东北部为如什其三社村庄,文化层深度0.301.50米,部分已暴露于地表面,遗址上是麦田和黄土,地表面散落有彩陶、粗陶属马家窑类型,遗址东西长250米、南北宽100米,现存面积约25000平方米。1988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格日丙遗址

格日丙遗址位于昂拉沟北岸的二台地地上,西距格尔(格日村)约80米,中部隆起,形成龟盖形丘漫岗。东端有壕沟相隔,南侧是昂拉沟,南北约长100米,东西约长50米,现存面积约5000平方米,西面是大山,遗址表面散落有陶器残片,属马家窑类型。1998年被评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亚拉东遗址甲

牙拉洞村甲遗址位于牙拉洞村南,公伯峡库区的西边台地上,原牙拉洞甲、乙、丙三个遗址合并成一个遗址,因地理位置相邻,两种文化同属一个台地,遗址东西长400米、南北宽400米,现存面积约160000平方米,遗址表面散落有稀少马家窑、卡约文化。1998年被评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3、河东台乙遗址

河东遗址位于昂拉乡河东村二社村北,黄河东岸二台地前沿,南约200米处为河东三社村庄,北约140米处有抽水机管道,台下有一条南北向土路,遗址南北长80米、东西宽60米,现存面积约4800米。地表面散落有陶片,属卡约文化,没有文化层暴露。1998年被评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4、亚拉东遗址乙

牙拉洞村南遗址位于牙拉洞村南,公伯峡库区的西边台地上,原牙拉洞甲、乙、丙三个遗址合并成一个遗址,因地理位置相邻,两种文化同属一个台地,遗址东西长400米、南北宽400米,现存面积约160000平方米,遗址表面散落有稀少马家窑、卡约文化。1998年被评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5、边巴滩遗址

过巴滩遗址位于康扬镇村西过巴滩村西100米处,康扬沟南岸2台地前沿,东西长200米、南北宽70米,现存面积约14000平方米。遗址上是当地村民的麦田,地表面散落有稀少的陶片,属马家窑文化。1998年被评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6、格曲新滩墓地

 格曲新滩墓地位于康扬镇格曲新滩村北,黄河西岸二台地上,台下有公路、砖厂,墓地上有果树和当地村民坟墓。北有拉才沟,南有一条小洪沟,墓地东西长200米、南北宽200米,现存面积约40000平方米,地表面散落有人骨、陶片,属卡约文化。1998年被评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7、格曲丙遗址

格曲老滩遗址(原丙遗址)位于康扬镇格曲老滩村后,黄河南岸三台地,格曲沟出口处,遗址上有峨堡和当地村民的麦田,遗址东西长200米、南北宽70米,现存面积约14000平方米,地表面散落有陶片,属卡约文化。1998年被评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8、罗哇林场场部遗址(1998年公布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罗哇林场场部遗址位于马克唐镇罗哇林场所在地,南为加让沟,台下为公路、东接洪沟。遗址东西长100米、南北宽80米,现存面积约8000平方米,地表面散落有彩陶、粗陶属马家窑类型和卡约文化。1998年被评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9、电灌站墓地

电灌站墓地位于康扬镇尕马堂村南,墓地南岸为尕马堂沟,电灌站从墓地中穿过,尕马堂沟从山口中冲口处,墓地上是当地村民的苗圃,墓地东西长100米、南北宽60米,现存面积约16000平方米。墓地上散落有陶片,属卡约文化。1998年被评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0、麦什扎古墓

麦什扎贾毛墓地位于马克唐镇麦什扎村北,南北有洪沟,墓地东部有新修的自来水公司,墓地在半山腰间两个独立的小山包上,东侧的小山包略低,山包顶部较平,平面呈椭圆形,东西长约60米、南北宽约50米,墓地上有盗坑,周围散步有夹砂红陶片。两侧的小山包平面呈椭圆形,东西长约70米,南北宽约40米。墓地东侧100处的小山包有一处卡约遗址,墓地有当地村民盗掘有人骨暴露破坏严重。现存面积约9000平方米。1998年被评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1、温果滩遗址

遗址地势西高东低,南北长150米、东西宽100米,呈阶梯状缓坡分布地表面散落有齐家文化、卡约文化、汉代陶片。遗址东、南两面紧邻公伯峡库区,西临大山,北面为如什其沟,该遗址原为拉毛村苗圃,现为撂荒地,遗址原为黄河西岸台地,现因公伯峡库区蓄水,成为一级台地。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时将遗址分为了甲、乙、丙三个遗址,现丙遗址因库区淹没已消失,根据第三次文物普查要求,因甲、乙两遗址文化类型相同,故合并为一个遗址。201411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2、拉载盖遗址(原儿其给遗址)

  拉栽盖遗址(原尔其给遗址)处在公伯峡库区与如什其沟交汇处的二台地上,东部和废弃的场院相连,修场院对遗址破坏严重,地表面有散落的卡约陶片,东西长70米、南北宽40米,现存面积约2800平方米,遗址呈山丘状,采集的标本主要以夹沙粗陶片为主,器型以灌为主,该遗址是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201411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411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3、格尔(格日村)南遗址

   格尔(格日村)南遗址处在昂拉沟对面台地上,北距150米处有昂拉河,南接大山,东西两侧各有小洪沟,遗址东西长100米、南北宽80米,现存面积约1800平方米。遗址表面散落有稀少的陶器残片,属卡约文化,没有爆露文化层。201411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4、李合先遗址(原东加遗址)

尖巴昂村西遗址(尖巴昂乙遗址)位于昂拉乡尖巴昂村,遗址大体呈长方形,东西长100米、南北宽30米,现存面积约1300平方米,南面是昂拉沟东西两面是庄院。北面是一条乡村小道,遗址表面有散落稀少的汉代陶片,器形以灌为主。这次普查未发现卡约文化的陶片。201411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5、唐在墓群

  墓群位于昂拉乡牙拉洞村北500米处的公伯峡库区的台地上,墓群呈椭圆形东西长80米、南北宽80米,现存面积约6400平方米。墓群西边靠山处有一条公路,东边是公伯峡库区,南边是有一个抽水机站。墓地上散落有卡约陶器残片,现墓地上是种的树苗,公伯峡库区蓄水对墓地造成冲刷破坏。201411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6、格尔(格日村)西遗址

格尔(格日村)遗址位于昂拉沟北岸的二台地地上,西距格尔(格日村)约80米,中部隆起,形成龟盖形丘漫岗。东端有壕沟相隔,南侧是昂拉沟,南北约长100米,东西约长50米,现存面积约5000平方米,西面是大山,遗址表面散落有陶器残片,属马家窑类型。201411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7、格曲中滩新村西遗址

  格曲中滩新村墓地位于康扬镇格曲中滩新村西北角,黄河西岸二台地根部,北为格曲沟,东南接村庄,村庄一部分压于墓地之上。现场调查,除打围墙等破坏处,在一些地方集中有许多的盗坑,人骨陶片散满地,被盗情况严重。201411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