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信息
【2025年第54期】尖扎县积极探索“1135”工作路径推动社会工作提质增效
来源:    时间:2025年04月08日    

54

尖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48

近年来,尖扎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把社会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积极探索“1135”工作思路,加强新兴领域党的建设,夯实社会治理基层基础,深化服务群众工作,不断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开启了全县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坚持人民至上“一个中心”。尖扎县牢牢把握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吴晓军书记强调的“以高质量社会工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贡献、为全面深化改革作贡献、为社会长治久安作贡献”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将人民建议征集融入基层治理全过程,及时听取人民建议,广泛征集群众意见,以群众所急所盼、所需所思为工作遵循,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准确掌握情况,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当地、消除在萌芽状态,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把牢党的领导“一条主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高站位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县委常委会先后4次专题研究社会工作,县委主要负责同志3次听取社会工作汇报,提出明确要求,并到县委社会工作部专题调研、精心指导,牵头制定“三定”方案,明确内设机构、职能职责,第一时间开展人员转隶、调动等工作,配齐配强机关干部队伍,以开局之为、开新之举、开拓之姿扎实推进全县社会工作。

强化要素支撑“三项保障”。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强化三个方面保障,推动社会工作提质增效、提档升级。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县委统一领导、县委社会工作部统筹指导、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深化运用“四下基层”制度,以调研开局开路,构建县委社会工作部牵头,政法、组织、宣传、民政等相关部门协同的“1+N”调研队伍,创新运用服务型、研究型、开放型、效能型的“四型”模式,分领域、分行业、分地域摸清工作底数,强化协同联动,确保工作不断档。强化机制保障。聚焦“制度建部”要求,系统重塑社会工作体制机制,完善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县委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导协调机制、“两新”工委运行机制、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发展联席会机制等15项制度,实现以制度管人、用标准办事,保障各项工作高效协调运转,形成“党建引领、各方参与、齐抓共管”的社会工作“大治理”新格局。强化队伍保障。坚持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通过培训和实践并举,统筹推动社会工作系统干部教育培训,促使社会工作干部进一步掌握政策、熟悉业务、提高本领。同时,建立完善12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基础台账。

聚焦工作推进“五大任务”。严格按照省、州委部署要求,始终坚持全面落实新时代社会工作目标任务,在全省、全州大局中谋划和推进尖扎社会工作,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突出扩面增效,抓好新兴领域党的建设。牢牢把握省委“推动‘两个覆盖’延链扩面、提档升级”要求,坚持体系创“新”,修订完善《中共尖扎县委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工作委员会工作机制(试行)》等3项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协调机制,成立党支部8个,联合党支部2个,择优选派党建指导员35名,备案发展党员115人,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坚持示范引“新”,引导“两企三新”组织参与社区共建、平安建设、基层治理。打造坎布拉镇“万头猪场”党建示范点,指导4个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定期研究协商小区建设和物业管理服务事项,让“治理变量”变成“治理增量”。坚持凝“新”聚力,32名新就业“小哥”变身基层治理“流动岗哨”,帮助解决困难问题100余件,在“捎带手”中贡献“新”力量。聚力破局赋能,不断夯实基层治理根基。紧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重点任务,牢牢把握“全国基层减负观测点”实际,深入开展“六必查”工作,解散工作群10个,摘除标牌551个,精简考核指标34项,真正实现减牌子、优服务、聚人气。深化精细治理,坚持以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激活党建引领下的“1+10+97+N”的网格化管理机制,探索村“两委”、农牧民党员、驻寺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四位一体”联动治理体系,走出了一条多元参与、有效赋能、温暖人心的社会服务之路。深化志愿服务,持续擦亮群众幸福底色。高标准建成县乡村10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场所,组建志愿服务队50支,注册志愿者2000名,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230余次,逐步构建起党委领导、社会工作部统筹落实,相关单位各司其职、多方力量积极参与的志愿服务工作新格局。坚持问需于民,用心用情办实事解民忧。探索建立“14331”工作法,完善一个协调机制,建立人民建议征集工作协调机制,定期研究解决人民建议工作重难点。拓宽四种征集形式,选择日常征集、主题征集、专题征集、民意问卷调查等适当方式,开展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畅通三个征集渠道,通过“两代表一委员”等代表性人员、实体信箱、线上,收集各类有效建议15件,构建起连接民众“呼声”桥梁。明确三种办理路径,根据不同情形,完善受理办理、协调处理、留存反馈三种办理路径。实现一个有效转化,建立完善人民建议成果转化机制,有效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践行为民宗旨,倾心服务群众凝聚人心。进一步完善全县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先后召开信访工作联席扩大会议2次、专题分析研判会22次,开展集中宣讲12场次,覆盖3万余人,主动营造“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同时,持续完善信访反映渠道,领导干部接访下访2963人次,转交转办受理信访事项110件,按时办结率与答复率均达100%

(编校:马玉福)